综合

临终医疗选择:90%人不知拒绝权

字号+作者:算法眼来源:焦点2025-07-02 02:10:38我要评论(0)

临终医疗选择:90%人不知拒绝权临终医疗选择:90%人不知拒绝权当生命进入终末期,多数人默认接受所有抢救措施,却不知法律明确赋予患者医疗拒绝权。中国首个《预立医疗照护计划实施现状调研》显示,90%公众

临终医疗选择:90%人不知拒绝权

临终医疗选择:90%人不知拒绝权

当生命进入终末期,多数人默认接受所有抢救措施,却不知法律明确赋予患者医疗拒绝权。中国首个《预立医疗照护计划实施现状调研》显示,90%公众不了解自己在临终阶段有权选择放弃治疗。这种认知缺失导致大量无效医疗——北京协和医院数据显示,ICU临终患者中67%接受过气管插管等侵入性操作,但其中82%的家属事后表示后悔。

一、法律空白处的生命选择题

我国《基本医疗卫生与健康促进法》第32条明确规定:"公民在接受医疗卫生服务时,对病情、诊疗方案、医疗风险、医疗费用等事项依法享有知情同意的权利。"但2023年上海卫健委调查发现,仅11%的三甲医院建立了规范的预立医疗指示流程。

更严峻的是认知断层:

  • 79%受访者认为医生有权决定终末治疗方式(北京大学医学伦理调查数据)
  • 仅6%的癌症患者生前讨论过安宁疗护选项(中国抗癌协会统计)
  • 85%的CPR抢救发生在癌症终末期,成功率不足3%(《中华急诊医学》数据)

二、被技术绑架的临终尊严

武汉大学中南医院追踪数据显示,终末期患者平均多承受11.7天无效治疗,日均费用达8730元。这些数字背后是医疗技术的异化:

  • ECMO在终末期患者中使用率三年增长240%,但出院存活率仅4.2%
  • 73%的临终插管患者无法用语言完成最后告别(北京协和疼痛科调研)

"我们抢救的不是生命,而是家属的愧疚感。"一位三甲医院ICU主任在匿名访谈中坦言。这种医疗异化现象导致我国死亡质量指数全球排名第53位(《经济学人》2023年度报告)。

三、觉醒中的选择权意识

转机正在出现。深圳已在2023年试点"医疗意愿电子登记"系统,市民可提前录入:

  • 是否接受心肺复苏
  • 是否使用呼吸机维持
  • 是否进行鼻饲营养

试点半年数据显示,完成登记的人群中:

  • 89%选择限制性治疗
  • 67%指定了医疗代理人
  • 临终医疗费用平均降低42%

台湾地区经验更值得借鉴,其《病人自主权利法》实施后,预立医疗决定签署率五年间从3%升至28%,无效医疗支出下降19%。

四、如何行使你的医疗拒绝权

根据现行法律框架,公民可通过以下步骤主张权利:

  1. 在意识清醒时签署预立医嘱文件
  2. 公证指定医疗代理人(建议选择2位备选)
  3. 定期与主治医生更新医疗偏好
  4. 随身携带医疗意愿卡片

北京朝阳医院开展的"生命对话"项目证明,经过专业引导的患者,医疗决策满意度可从31%提升至79%。正如一位选择安宁疗护的胰腺癌患者所说:"知道刹车按钮在哪里,才能更安心地向前行驶。"

1.本站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2.本站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3.作者投稿可能会经我们编辑修改或补充。

相关文章
  • 地铁惊现“病号服”与“绿巨人”互拍引骚动,有关部门回应澄清!

    地铁惊现“病号服”与“绿巨人”互拍引骚动,有关部门回应澄清!

    2025-07-02 02:07

  • 中国登月舱返回现场直播:月壤样本移交国家实验室

    中国登月舱返回现场直播:月壤样本移交国家实验室

    2025-07-02 01:49

  • 古籍修复直播课:端午节俗古画抢救全记录

    古籍修复直播课:端午节俗古画抢救全记录

    2025-07-02 01:25

  • 中国登月舱返回现场直播:月壤样本移交国家实验室

    中国登月舱返回现场直播:月壤样本移交国家实验室

    2025-07-02 00:43

网友点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