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年间全国法院审结各类环境资源一审案件超220万件
时间:2025-07-07 16:35:34 出处:知识阅读(143)
2014年6月至2024年12月,全国法院共审结各类环境资源一审案件228.20万件。2021年以来,环境资源一审案件呈现持续下降态势,人民法院促推生态环境治理取得积极成效。
这是记者5日从在贵州贵阳举行的2025年生态文明贵阳国际论坛“司法服务降碳减污扩绿增长”主题论坛上了解到的。
最高人民法院副院长杨临萍在论坛上介绍,全国法院设立环境资源专门审判机构、组织2400余个,其中专门化环境资源法庭8个,1700余家法院实行环境资源刑事、民事、行政案件由专门审判机构审理,中国已成为环境资源专门审判机构覆盖最广、体系最完整的国家。
据了解,在健全法律适用规范体系方面,最高法制定、修订环境污染犯罪、生态环境侵权、环境公益诉讼等环境资源司法解释22件,发布新时代加强和创新环境资源审判工作意见、依法惩处盗采矿产资源犯罪意见、服务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意见等规范性文件22件,发布生物多样性保护等专题指导性案例45件和典型案例48批457件,人民法院案例库收录环境资源参考案例350余件,持续加强裁判规则引领。
同时,人民法院积极推动协同共治,促推生态环境综合治理。长江经济带、黄河流域、秦岭山脉等重要生态区域法院分别签订司法协作协议,福建等十省区法院成立国家公园司法保护协作联盟并发表武夷山宣言,携手提升系统保护水平。设立综合性生态环境司法保护(修复)基地1000余个,融合发挥审判、修复、教育、治理功能。
一个个案例生动呈现人民法院在审判同时助推完善生态修复——在盗割“古楠木王”环境公益诉讼案中,贵州法院创新发出全国首份古树救治令,责令被告人立缴楠木救治款,避免了因案件上诉、资金筹措而错过救治时机;重庆法院创新修复方式,利用建设的鱼类收容救护中心及时救治被捕受伤长江鲟,并判决行为人在长江上游珍稀特有鱼类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铺设人工鱼巢,有效恢复珍稀特有鱼类栖息地,提升鱼类繁殖能力……
在环境司法国际交流合作方面,联合国环境规划署数据库收录4批45件中国环境司法案例和8部环境司法报告,向世界生动展示中国环境司法制度和成功实践。如云南法院审理的绿孔雀预防性保护民事公益诉讼案,被联合国评为推动可持续发展目标典型案例。
猜你喜欢
- 国内大宗商品市场运行平稳向好 价格指标持续两月小幅上涨
- 乌克兰危机爆发后俄首都居民区首次遭袭,普京发声!
- 中国马术协会即将举行会员单位联络人工作协调会
- 天星调良马术创始人、总裁王蔷在天星调良马术成立20周年晚宴上的致辞
- 今年前5月,全国1.47万户纳税人顺利完成跨省份迁移
- 马产业发展“快马加鞭”!新疆巴里坤哈萨克自治县农牧民养马2万多匹
- 中国马术协会选派2020年全国马术场地障碍青少年锦标赛裁判员
- “佛山一男子街边遗弃女儿?”官方回应:并非遗弃,已被家属接回
- 杭州火车站发生惊险一幕 旅客突然跳入铁轨与列车相撞据铁路杭州站官方通报,近日该站发生一起突发事件一名旅客在列车即将进站时突然翻越站台安全线,纵身跳入轨道区域尽管车站工作人员立即采取紧急制动措施,但该旅客仍与进站列车发生碰撞事发后,车站迅速启动应急预案,第一时间通知120急救中心受伤旅客已被紧急送往附近医院进行救治,目前具体情况仍在进一步了解中铁路部门表示正在配合警方调查事件原因,同时提醒广大旅客务必遵守车站安全规定,切勿做出危及生命安全的危险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