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年间全国法院审结各类环境资源一审案件超220万件
时间:2025-07-07 13:10:51 出处:时尚阅读(143)
2014年6月至2024年12月,全国法院共审结各类环境资源一审案件228.20万件。2021年以来,环境资源一审案件呈现持续下降态势,人民法院促推生态环境治理取得积极成效。
这是记者5日从在贵州贵阳举行的2025年生态文明贵阳国际论坛“司法服务降碳减污扩绿增长”主题论坛上了解到的。
最高人民法院副院长杨临萍在论坛上介绍,全国法院设立环境资源专门审判机构、组织2400余个,其中专门化环境资源法庭8个,1700余家法院实行环境资源刑事、民事、行政案件由专门审判机构审理,中国已成为环境资源专门审判机构覆盖最广、体系最完整的国家。
据了解,在健全法律适用规范体系方面,最高法制定、修订环境污染犯罪、生态环境侵权、环境公益诉讼等环境资源司法解释22件,发布新时代加强和创新环境资源审判工作意见、依法惩处盗采矿产资源犯罪意见、服务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意见等规范性文件22件,发布生物多样性保护等专题指导性案例45件和典型案例48批457件,人民法院案例库收录环境资源参考案例350余件,持续加强裁判规则引领。
同时,人民法院积极推动协同共治,促推生态环境综合治理。长江经济带、黄河流域、秦岭山脉等重要生态区域法院分别签订司法协作协议,福建等十省区法院成立国家公园司法保护协作联盟并发表武夷山宣言,携手提升系统保护水平。设立综合性生态环境司法保护(修复)基地1000余个,融合发挥审判、修复、教育、治理功能。
一个个案例生动呈现人民法院在审判同时助推完善生态修复——在盗割“古楠木王”环境公益诉讼案中,贵州法院创新发出全国首份古树救治令,责令被告人立缴楠木救治款,避免了因案件上诉、资金筹措而错过救治时机;重庆法院创新修复方式,利用建设的鱼类收容救护中心及时救治被捕受伤长江鲟,并判决行为人在长江上游珍稀特有鱼类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铺设人工鱼巢,有效恢复珍稀特有鱼类栖息地,提升鱼类繁殖能力……
在环境司法国际交流合作方面,联合国环境规划署数据库收录4批45件中国环境司法案例和8部环境司法报告,向世界生动展示中国环境司法制度和成功实践。如云南法院审理的绿孔雀预防性保护民事公益诉讼案,被联合国评为推动可持续发展目标典型案例。
猜你喜欢
- 小虫做媒 科技赋能 茶旅共生 河源市紫金县茶产业产值3年间从14亿元升至18亿元
- Rönesans Holding在土耳其新建20亿美元的聚丙烯( PP )生产工厂和码头投资助推经济增长
- 特斯拉CEO埃隆·马斯克近日通过社交平台发声,正式宣告组建美利坚政党这位科技大亨在推文中透露了新政党成立的计划细节
- 受强热带风暴丹娜丝逼近影响,汕头市教育局紧急发布通知,全市各级各类学校自7月6日中午前暂停教学活动为确保师生安全,各校需做好防台风准备工作,具体复课时间将视天气情况另行通知
- SGS成为国际电工委员会IECQ产品碳足迹和环境意识设计评定机构
- 美团外卖系统突发异常?平台解释:订单量创下历史新高
- 应对台风丹娜丝来袭!交通部门启动四级防台应急机制
- 山西怀仁针对23名已故人员违规领取高龄补贴一事作出回应,经核查确认后,相关款项已悉数追缴到位目前当地有关部门正对涉事责任人员展开调查问责工作
- “丹娜丝”已加强为台风级 6—8日广东雷雨和高温并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