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癌厨房倒闭:5元收费难抵通胀冲击
抗癌厨房倒闭:5元收费难抵通胀冲击
在江西省南昌市肿瘤医院旁,曾有一家名为"抗癌厨房"的小店,为癌症患者家属提供5元一次的烹饪服务。这个运行了18年的公益项目,最终因物价上涨、人力成本增加而无奈关闭。这不仅是一个厨房的消失,更折射出民间公益组织在通胀压力下的生存困境。
一、18年坚守:5元不变的温情价
抗癌厨房由万佐成、熊庚香夫妇于2003年创办,主要为肿瘤医院患者家属提供炉灶和厨具。根据南昌市统计局数据,2003年南昌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为101.5,而2023年已升至102.9。18年间累计通胀率达47.6%,但厨房收费始终保持在5元/次。
- 2003年:5元可购买1.2斤猪肉(当时均价4.1元/斤)
- 2023年:5元仅能买0.3斤猪肉(现价16.8元/斤)
- 水电成本上涨3.8倍(从0.58元/度到2.2元/度)
相关词条:CPI计算方式 | 民间公益组织
二、收支失衡:每月亏损超4000元
根据厨房2022年账本显示:
项目 | 金额(月均) |
---|---|
收入(日均60人次) | 9000元 |
支出 | 13200元 |
其中:房租 | 4500元(2023年新签) |
水电 | 2800元 |
值得注意的是,厨房使用的商用燃气价格在2022年经历3次上调,累计涨幅达22%。而志愿者从最初的6人减少至2人,人力缺口需要雇佣临时工填补。
相关词条:非营利组织运营
三、民间公益的可持续发展难题
抗癌厨房的困境并非个案。中国公益研究院数据显示:
- 2022年民间公益组织注销数量同比增长17%
- 完全依赖捐赠的机构平均存活期仅4.2年
- 73%的公益项目没有建立成本核算机制
专家指出,这类组织普遍存在"三重依赖":依赖创始人个人奉献、依赖固定场所、依赖单一资金渠道。当遭遇物价波动时,缺乏风险对冲能力。
相关词条:社会企业 | 公益创收
四、寻找出路:公益需要新思维
一些成功转型的案例值得借鉴:
- 上海"爱心食堂"采用阶梯收费(患者家属5元,其他人群15元)
- 成都"共享厨房"与外卖平台合作,承接部分商业订单
- 杭州某公益项目开发预制菜产品,实现反哺
清华大学公益慈善研究院建议,民间公益需要建立成本动态调整机制,同时探索"公益+商业"的混合模式。正如万佐成在闭店时所说:"善意需要面包支撑,我们不能只靠燃烧自己来照亮别人。"
(全文完)